10月24日,由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世界语协会、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和外文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讲好中国故事 做中国文化国际使者”学术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论坛以“以友为桥 以心相交 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300余名海内外嘉宾与师生代表,围绕世界语、茶文化与民间外交的深度融合展开研讨,为文明交流互鉴注入鲜活力量。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部部长周进、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董英明、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敏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非遗研究院名誉院长、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教授、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应用型智库专家徐尧林、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世界语专家202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拉斐尔•泽尔贝托、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赵文琪、北京市世界语协会会长于建超、天津市世界语协会会长郝未宁、上海黄浦区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发起人兼理事长于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世界语者、知名茶人参加论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发来贺信,希望论坛以具有“世界大同”理念的世界语来传播中国茶文化,茶的芬芳将沁入世界每个角落。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贺信指出,此次论坛将为“推动不同文明对话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费尔南多·马亚先生、国际世界语者教师协会主席艾哈迈德·马杜希先生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际科技大学校长约瑟夫·阿卜杜拉耶夫教授分别代表五大洲120多个国家的世界语者,60个世界语专业组织、70多个国家的世界语者教师协会向论坛发来贺电和贺信,肯定论坛对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期待以世界语与茶文化为纽带,让中国声音传遍全球。

思想碰撞 共探传播新路
王敏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论坛以承载 “天下大同”理念的世界语与茶饮为重要媒介,既为跨越地域狭隘、文化差异与政治分歧搭建了直接沟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友人共探文明交流新路径提供了务实平台。通过凝聚国际共识、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做到风雨同舟、互利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这也是天津科技大学践行“以友为桥 以心相交”民间外交思想、助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

王旭烽教授回顾了项目“茶爱天下”的缘起和发展,认为茶与世界语“珠联璧合”,茶文化的世界语民间外交团结了一百多个国家的茶人。她以《目击而存》为题,以自己在2025年春季率团访问希腊等国的茶文化活动展示为例,阐释茶在推动民间交流、促进民间理解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徐尧林在《中国瓷器》演讲中,梳理中华瓷器的演变与海外传播脉络,提出以大国工匠精神赋能民间外交。

拉斐尔・泽尔贝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世界语如何助力他成为中巴友谊桥梁,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民间外交。

论坛现场,王敏与周进、董英明、王旭烽共同为天津科技大学“茶爱天下”世界语茶博物馆揭牌,天津科技大学“茶爱天下”世界语博物馆将建设成为第一家世界语茶博物馆,以示范各地的世界语茶博物馆建设。王旭烽教授、徐尧林先生和国际世界语协会荣誉会员南由礼先生受邀成为世界语茶博物馆“茶爱天下”特邀顾问。世界语茶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学校在文化国际传播载体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她力量”绽放 赋能文明互鉴
在2025年北京举办的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此次论坛也特别邀请了3位杰出女性参加“对话‘她力量’”。视障教育家于欢、艺术家白云、国际传播工作者安娜三位杰出女性,分享了在跨文化交流与不同行业深耕的宝贵经历,传递坚持本心、勇逐梦想的正能量,鼓励青年学子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使者。

训练营赋能科大国际传播力
“讲好中国故事”训练营中,艺术家白云带领广大师生沉浸式体验了艺术在心理健康疗愈上的独特作用。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长宁工匠、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王俊琛带来了《工夫茶香浸润的生活诗》。广大师生充分感受了跨文化交流的魅力,提升了国际传播能力。
此次论坛是天津科技大学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友为桥 以心相交”民间外交思想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天津科技大学“先锋计划”牵引下国际传播行动的一项重要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文化传播为使命,培养更多中国文化国际使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高校力量。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