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23级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参加“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

2025年11月1日,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特邀多位在语言学、教育技术、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主旨报告。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转型与升级,重点围绕智能教学模式与课程重构、全球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数智化中文人才培养路径、学习者画像与个性化学习分析、跨文化传播与智能技术融合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数智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与范式,推动行业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人类语言文明交流互鉴。

34ea54dbc78f48d5af08cacf8b209c80.png

我校文法学院23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朱益三同学和严悦同学的学术论文成功入选此次研讨会,分别在会议的“数智时代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和“全球中文教学资源的数智化建设”分论坛进行了论文宣读,并经由专家评审,两位同学分获此次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分论坛中,朱益三同学汇报了论文《国产大语言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备课中的实践应用策略》,该论文在导师赵瑾教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以国产大语言模型中的豆包大语言模型为例,系统阐述其在国际中文教育备课全流程中的实践应用。从教案撰写、教学资源搜集和习题设计等环节,为国际中文教师提供具体操作策略,助力提升备课效率与质量,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智能化发展。

b1dc35edd1e04c54a55ddebf6239e48a.png

严悦同学汇报了论文《初级水平留学生汉字电写输入偏误研究》,在导师刘昀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文章主要以天津国际汉语学院初级水平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HSK1-3级常用汉字作为教学内容,系统识别该群体使用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电写输入时的主要偏误类型并深入剖析偏误的核心成因,提出适配初级留学生认知特点的汉字电写教学优化策略,包括设计“单字-词语-短句”分层任务、推行“笔写+电写”双轨模式、培养学生“输入-核对-修正”的习惯。最后指出当前电写教学指导的缺失,提出未来可扩大样本、开展跨文化对比研究,结合AI开发个性化教学工具,推动数智化与汉字教学深度融合。

113e58e19fd247f79dd18dccd96133cf.png

此次研讨会为我院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成长机会,通过聆听专家点评、参与同行交流,不仅习得新研究思路与方法、明晰自身优劣势,还接触了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新动向,在理论实践融合中探索新范式、积累实用经验。同时,该研讨会为我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也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助力打造特色学科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在未来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学院将持续鼓励研究生参与此类学术活动,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性和社会适应性。